在土右旗双龙镇双龙村,有一座独特的乡村博物馆,一件件古老农具,一张张旧式桌椅,一个个雕塑人物,像一部浓缩的历史,唤醒人们根植心底的乡土记忆。
这个博物馆就是双龙博物馆。作为西口文化重镇,双龙镇自清朝中期开始,因为山西、陕西大量农民的迁入,逐渐形成半农半牧的农业生产格局,至今,双龙镇依然保留着以山西各市、县名称命名的村子。一个小小的乡村博物馆,因为西口文化而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历史见证
双龙镇位于土默特右旗旗政府驻地萨拉齐镇东南45公里处,总面积2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万亩。它东与呼市托克托县交界,南与将军尧镇相连,西与美岱召镇毗邻,北与土默特左旗接壤。全镇辖31个行政村,70个自然村,总户数1.1万户、4.3万人,是土右旗的农牧业大镇。双龙镇历史久远,沿革悠长,清乾隆年间设镇,至今二百余载。经过管辖变更、名称变化、归属变迁、地片增减,到现在的双龙镇,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征程。
双龙博物馆为三层建筑,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展厅分为六个部分,依次为“又见双龙”“西口寻根”“农耕今昔”“老街重游”“民俗人文”“古镇新颜”,每个展厅均以实物、雕塑、物品、图片和场景复原等多种形式展示、诠释双龙镇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现代文明和未来规划。
走进博物馆,第一个场景就是运用传统手工油画和现代声光电技术再现双龙由来,使人身临其境。从古至今,双龙镇一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清朝中期,黄河改道,在今天的双龙村附近留下两个大水泡子。里面鱼虾游动,岸边榆柳成荫,从山西、陕西迁徙到这里的汉族移民便在两个水泡子附近选择地势较高处盖房建屋,久而久之发展为村落,取名“双水泡村”。据传双水泡子里还住着两条龙,保佑村民每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一天,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个南方道士,施起法术,将两条龙带走。从此土默川连年大旱,赤地千里。虔诚的村民为了呼唤神龙再次到来,便设置祭台,跪拜祈雨。最终龙王被村民的虔诚之心所感动,普降甘霖,惠泽大地,那两条龙也再次来到水泡,护佑着一方百姓。自此,双水泡村改名为“双龙村”。
西口寻根
双龙博物馆内,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西口寻根展厅,运用手工油画和硅胶人复原西口移民初到草原的情景,用微缩景观沙盘讲述双龙镇部分西口村庄的来历。
清朝中后期,山西、陕西等地贫苦的农民,因内地农业歉收,无法养家糊口,于是扶老携幼,徒步穿越长城来到塞外草原开荒种植。草原上的土著居民蒙古族,大度地接纳了这些农民,并将土地出租与他们耕种。汉族移民最初春出秋归,像大雁迁徙一般,故称“雁行人”,民间也称“跑青牛犋”;大约在清代中后期,汉族移民开始在双龙镇定居。
汉族移民的到来,改变了土默川原有的以游牧为主的生产模式,农业或半农半牧逐渐兴起。汉族移民的进入也改变了这里的人口结构,原来一望无际、牛羊涌动的大草原变为村社林立、田连阡陌的米粮川。同时,汉族移民的到来,将晋陕地区的文化传播到了土默川,与这里原有的游牧文化相互吸收、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西口文化。双龙镇是西口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是蒙汉两个民族世代友好的见证地,寿阳营、繁峙营、定襄营、朔州营、五台营、祁县营、武乡县、太原县8个村就是实证。
五千年农业文明
从西口移民开荒种植到今天的现代化农业,双龙镇经历了三百年的农业发展史。双龙博物馆也将这些农耕文化的代表——农具进行收集展示,古老的农具,展示了双龙镇乃至整个中国的传统农业方式。这些农具的使用年限有在千年之上者,它们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华民族也正是在这些农具的支撑下,延续了五千年的农业文明,创造出让世界瞩目的优秀文化。
水旱码头
历史上的双龙镇是土默川上重要的商埠,热闹的水旱码头甚是繁华。清乾隆末年双龙设镇后,便利的交通使得工商业在这里迅速繁荣起来。清水河县的粗瓷器,五原的枳芁和红柳鞭杆,山西偏关、五寨的木材,周边农牧民的粮食、牲畜等逐渐聚集于此,转销各地。与此同时,粉房、毡房、染房、缸房、油坊等手工业作坊也遍布双龙镇大街。到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在双龙镇街上开设店铺的坐商就有20多家。
双龙博物馆复原了清代双龙镇最繁华时期的街道景象,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清代的双龙镇老街,感受那种叫卖声此起彼伏、人与人摩肩接踵的热闹情景。
清乾隆年间,双龙镇张氏家族创立全盛魁商号,后改为三兴长、复兴泰,主要经营粮油购销及加工。五和堂是双龙镇张家在萨拉齐县城与人合办的最大粮店,年进货资金达6万银元之多,日营业额最多时约500多元,闻名于归绥地区。永泉玉则是在清雍正年间,贾氏家族设所设的印染及杂货经营店,民国后期破产,转业为餐饮服务。广兴店是侯居官、侯居寿创立,他们兄弟二人从山西走西口到双龙镇定居,卖豆腐赚钱维持生活,不久,家业渐大,开始经营缸房、粉房和油房等传统手工作坊,因店铺位居双龙老街繁华地段,买卖兴隆,人财两旺,成为名门大族。高二蝉染房也是盛极一时的大店,清同治至民国时期,在双龙镇流传着“高二蝉的染房,康连套的店,白三的银钱数不见”的顺口溜。清末民初,薄姓和侯姓合股经营福源酒店,因经营有方,加之饭菜味美,价格合理,服务周到而顾客盈门,红极一时。
民俗传承
博物馆民俗人文展厅,全面展现双龙镇厚重的民俗人文历史,用硅胶人物复原了双龙镇最负盛名的抬阁、脑阁,以实物展示了面塑、剪纸等民间文艺。
西洋镜是民国时期流行在我国的一种娱乐器具,因为是从西方传入我国,故称“西洋镜”。西洋镜根据光学原理暗箱操作,所以显得神秘,其实内部仅是几张图片而已。旧时的双龙镇街头,经常有放西洋镜匠人的身影。
双龙博物馆用多媒体手段设置“叨故事”环节,录制了流传在双龙镇乃至整个土默川的奇闻异事,有“寿阳营的水喝不得”“西河堰的话说不得”“木头湖的架打不得”和“沙海子的墓虎漫得宽”等。
双龙镇也是名人辈出的地方,著名的有清代的廪贡生岳绍祖,武术名家陈四连成,著名教育家侯璠,中共地下革命者陈高锁,著名诗人、民间文学家韩燕如,著名书法家岳志东等。他们的人望及事迹,使双龙镇闻名遐迩以至越出国门,也为双龙人留下了效仿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
(来源:包头晚报)